2023年“最美退伍军人”罗洪忠:家乡文化工程的参与者
我心中有个永远解不开的结,那就是对家乡的一往情深。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当时像“逃难”一样离开家乡。可说不清什么原因,随年纪的增长,发现苦难是一笔财富,用钱都买不来的财富。我如今虽然安家在成都,但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
我出生在四川省渠县望江乡梅乐村一个偏僻的山沟里,那里有我20岁以前太多的故事。我平时爱记日记,记录当天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凭当时日记来整理,不会出大的差错。1990年时,望江乡党委张书记、乡中心校黄校长的来信,我至今仍保留着,快30年了。新冠发生后,我再次整理自己的日记、笔记和信件,也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1990年上大学二年级时,我不怕流言蜚语,敢说敢做,无所畏惧。当时带头捐款200元,与村领导一起做村民的工作,撬开村集资和贷款20万元,我所在的梅乐村较早用上了电灯。做乡里失学儿童父母的工作,让多名学生重新再回到学校,担任两所母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出生于湖南长沙,激励着各行各业儿女践行雷锋精神,成为长沙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我1988年9月入学后,参观长沙市望城区(今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雷锋故居后,决心做他那样的人,曾到雷锋故居购买一批与雷锋事迹相关的书籍,让雷馆长在每本书上签名,再赠送给我的两所母校。在军校期间,我刻苦训练,学习用功,勤泡图书馆,努力改变知识结构。军校同学看在眼里,有的同学至今还提起这些往事。
1991年3月,我被长沙工程兵学院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被长沙市委、市政府、长沙军分区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湖南《年轻人》《工程兵》等媒体均刊登了我的事迹通讯,先后到长沙多家工厂、多所学校做事迹报告,我曾到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板金牌、“跳水王子”熊倪所在的母校做报告时,当做完事迹汇报后,该校领导非常感动,很多学生围着我,让我在笔记本上签名,这些美好瞬间,至今仍深深烙在记忆里。上世纪九十年代,金钱至上,个人享乐主义盛行,学雷锋不再流行,甚至成为“傻冒”的代名词,若有人提起学雷锋,弄不好遭人嘲笑和排挤,但我至今珍藏着这两本荣誉证书。
2009年初,我离开工作和生活23年的部队,用在部队业余时间写文化的经验,花3年时间,尽全力投入到打造渠县文化产业上。2010年3月,我追随达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巴山文学院院长、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院长龚兢业先生,召集一批渠县文化人倡导“打造中国西部诗歌重镇”,再次发扬不怕流言蜚语、敢说敢做的“二杆子”性格,亲自送到渠县县委书记邓瑜华、县人大副主任邹卫、县政协主席许平、县委宣传部部长陈运英等领导手中,最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2010年12月的渠县第五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渠县文化人吴春力面对我的所作所为,在《看重的是一种精神》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现在无法也不能够去论褒诉贬,是功垂千秋或如过眼云烟,皆是后话,敬仰的,是这一种精神与执着。”
2010年4月,我同渠县籍香港企业家李宗原到广东参加川粤合作投资洽谈会,聆听两省领导的讲话和企业家代表的发言,再次体会到未来旅游文化产业的前景,同他商讨如何在家乡打造“中国賨文化遗址园”,修建賨人博物馆、名人馆和风情一条街,复制賨人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成立賨文化研究中心。在他的设想中,渠县一旦建成“中国賨文化遗址园”,还可以同国家AAAA级龙潭风景区申请一条旅游专线,促进家乡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
为了这个梦想,我一次次奔波于成都、达州和渠县三地,同政府官员、民间文化研究人士广泛接触,宣传打造賨文化遗址园对拉动家乡旅游文化产业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他有机会结识一批渠县籍文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让更多人参与“賨人王国梦”的设计。
2010年5月1日,本是家人团聚、扶老携幼、休闲悠游的大好时光,我同7位渠县籍文化名人杨牧、李学明、周啸天、戴文渠、龚兢业、余小曲、李宗原等一道汇聚于蓉城,一同探讨打造中国賨文化遗址园,后来确定打造“中国汉阙之都”,最终重新定位为“文峰山旅游文化景区”,当时送到渠县领导手中,也请动了渠县县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参加我极力呼吁和筹建的宕渠文化研究中心,这是民间倒逼渠县政府领导有所作为的一次成功尝试。我始终没放弃此事,最终引起了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的大力支持。
2010年6月26日,天南海北的宕渠儿女满怀激情,欢聚于成都金牛宾馆,隆重地举行宕渠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这既是渠县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喜事,也是全达州市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网、中华巴渠文化网、黄英全球歌友网、渠县濛山论坛等全国6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参与报道,点击量突破50万人次。
在这次会上,我受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宕渠文化研究中心筹备组的委托,向大会作筹备工作报告,汇报本研究中心筹备工作的有关情况。我当时讲,宕渠文化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已成为研究川东地域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作为曾经创造出如此灿烂文化先人的后代,在为先辈感到骄傲的同时,更感到我们身上所肩负的继承与创新的重任。渠县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几千年中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中,相当一部分通过挖掘整理,可完全转化为我们今天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效资源,甚至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独特资源,能成为渠县的特殊标记或城市品牌。挖掘、研究、发展、传播宕渠文化,必须积聚力量,整合资源,扩大优势。
我当时极力建议将文峰山一带打造成为“中国汉阙之都”橱窗,在渠县一桥与二桥之间预留空间打造民俗风情一条街等两项建议,我执笔撰写后,专门复印50份,发到参会领导和嘉宾手里,希望引起渠县县委、政府的重视。在“中国汉阙之都”的设计中,在渠江一桥至二桥之间通往文峰山脚预制厂处,参考渠县文庙的建筑特点,采用烧制汉砖的办法,修建一条古风古朴的渠县风情步行街。渠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之多,品牌无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集中展陈巴渝舞、竹枝词,三汇彩亭、耍锣、龙凤舞,竹编工艺、黄花工艺,渠县呷酒、渠县稀饭、三汇老醋、汉碑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到这条街上。
2010年6月28日,格律体新诗诗人晓曲感动我的爱乡之情,赋诗《激情满怀赤子心,魂牵梦绕宕渠情——题赠罗洪忠君》:“巴山渠水历练众生/宕渠儿女自幼豪情/洪忠乡贤离乡从军/戎马生涯满腹经纶//雪域高山博怀胸襟/勤学谦逊能武能文/只身珞瑜解读文明/倾囊还乡不忘感恩//洪忠乡贤辞军不隐/一乡情怀满腔热忱/身在异域往返渠城/下联才俊上感要政//讴歌巴渠志士仁人/倾力倡导助推文经/以文兴乡惠及百姓/感动群贤八方同应//群策群力不计工薪/积劳废寝哪管囊倾/汇集箴言善纳异声/感怀以敬宕渠精神”。出生于渠县微型诗人泉水(线师炮兵团政委,转业到吉林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贺罗洪忠賨人故里出版发行》:“汉阙祥云托,賨人故里行。周王平纣起,渠县笃文明。”
后来,媒体人采访我,谈及为何如此劳心费神做这些事情时,我当即对他说:“一个人不管能走多远,但总走不出自己的故乡。我回到家乡,努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大力倡导将渠县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诗歌重镇;二是将渠县打造成中国汉阙之都;三是成立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四是给家乡出一本《賨人故里》。我明知有些事很难办到,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去做。我不太在意别人说什么,看准的事情就去干。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宕渠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賨人故里》出版也有眉目了。”
2010年7月8日,应渠县和乐乡政府的邀请,宕渠文化研究中心走进三国大将王平故里渠县和乐乡。原《达州日报》总编戴文渠时任宕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我为常务副主任,专程从成都赶回渠县,同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龚兢业、该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主任李宗原、周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全国,渠县社科联秘书长、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苗冰,以及文化人杜荣、李炼、陈于贤等参加了采风活动。
上午八时,我们坐上三辆小车从渠城出发向和乐乡行进。车窗外,骄阳似火,闷热难耐。我坐在开着空调的小车里,没有感受到酷暑带来的不适,反而被车窗外和乐乡的田园风光和茂盛植被所吸引。一个小时后,我们的小车停在了和乐乡政府大院内。几位乡领导早已等候在哪里,热情地接待我们。
我们顾不及休息,就跟随两位乡领导前往几个景点。三国大将王平是《华阳国志》明确记载的賨人,王平故里和乐乡地处渠江第二大支流流江河左岸,210省道穿行其间,距渠县县城西北部20公里,距朱德故居50公里。在王平故里,游人既可领略到王平故居将军帽的神奇、龙滩湖风景区的秀丽,也可领略到千年石刻西阳洞的旺盛香火,还可领略到王平古镇天下第一棋盘的雄姿。
将军沟以前称王家沟,因出王平而改名。在将军沟里,有闻名遐迩的王家湾,传说王平就出生在这里。在王家湾的正前方,有个山包长有非常茂盛的树和刺,形似大将官帽,当地群众称为将军帽。在王家院子后山上,原有一处古墓。文革期间,在古墓里挖出了刻有古代文字的滚龙抱柱的石柱,还有尺多长的瓦和坛坛罐罐。从历史记载来看,王平死后葬在南充市,修如此大的古墓,有的专家、学者推断,系王家后人所为。三国大将王平生于渠县何地,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记载不详,恐怕没人能说清楚。不过,在和乐乡王家湾,却能找到许多有关王平的传说和史迹。
在打造这个景点时,和乐乡政府提出在西阳洞石窟附近石壁建造八百罗汉长廊,修建朝佛群众接待中心。我觉得有些脱离实际,毕竟咱们不可以对游客数量预期过高,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旅游收入。目前乡政府拿不出钱来,靠招商引资来实现。投资讲求回报,也得考虑拿什么回报投资者。我建议在营渠公路通往西阳洞石窟3公里一线上,依托当地良好的土质,建立生态农业区,种植广柑、枇杷、李树、桃树、杏树,栽种红粮、玉米,笼养鸡、鸭、鸽。在沿途规划两至三个点,参照渠县三汇镇吊脚木楼风格,修建民风古朴的农家乐,在土地审批上做到特事特办,每户可收取一定土地费,作为打造旅游景点的规划资金,再在房屋四周间隔一定距离种植竹林。还能结合当地习俗,诸如八大碗、呷酒罐、黄花、滑肉、腊货等,让游客在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中,体会到朝拜西阳洞石窟的无穷乐趣。
没过几天,我结合众多文化人士意见,撰写了近万字的《中国巴渠三国文化之乡建设规划方案》,按照“中国巴渠三国文化之乡”和乐乡基本概况、打造的有利条件、建设规划架构和组织机构等方面做描述,就拿打造的有利条件来说,该乡三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厚重,当地民众普遍认同王平;王平一生非同凡响,忠厚耿直、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文化奇才、衔位最多、严谨认真。王平故里名胜风景点繁多,诸如风景秀丽的龙洞沟、香客云集的西阳洞石窟、文化深厚的将军沟、云雾缭绕的凤凰山。我还写到该乡非物资文化遗产丰富,诸如有声震八方的耍锣鼓、享誉巴渠的川剧艺术、变幻多样的龙狮舞、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化。
2011年10月,渠县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写到:“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賨人谷景区,启动賨文化主题酒店、大坡森林公园建设,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启动汉阙文化长廊……完成旅游环线规划,深度挖掘和打造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渠县文化旅游产业型升级。”渠县当时投资上亿元搞賨人谷旅游景点,系达州市原市委副书记胥建提议所搞的景点建设,必然需要学术上的支撑。
2012年4月,《賨人故里》一书出版,正赶上这个时机。4月6日上午,我因撰写《賨人故里》专著,受渠县旅游局邀请,有幸参加渠县“五大精品旅游线路”座谈会。从参会名单看到,我国首位旅游规划学博士、川师大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国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吕一飞博士,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孙和平教授,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龚兢业会长,以及渠县籍在外文化名人杨牧、李学明,渠县本土文化知名人士李同宗、贺享雍、张仁俐等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无疑提升了它的规格和档次。
在我看来,渠县要做旅游文化,就要抓唯一性,将几种文化捆绑起来做成文化亮点,只有突出一个主题文化,游客到渠县旅游后才能记得住。我极力推崇打造渠县得天独厚的賨文化,曾提议建设“中国賨文化遗址园”,也听到了一些不同声音,他们中既有人类学博士,也有政府文化官员,还有学历史的大学生,有的认为渠县賨人根本不存在,是一群文化人制造出来的英雄祖先;有的认为渠县打造賨人谷景区,是典型的人造景点……这些声音从一些有影响的渠县文化人口中传出来,有时甚至左右领导打造賨人精品大旅游环线的决心。渠县打賨人旅游文化这张牌,也才是近三年的事情,要想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真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
我看得出来,这次邀请的专家、学者,对賨文化只是简单涉猎,怎么样打造渠县旅游精品线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精,让游客记不住,弄不好劳命丧财。可是,渠县旅游局邀请的专家,大都年过六旬,我时年46岁,人微言轻。在这次座谈会上,我大谈賨人的历史功勋,更多希望打造“中国賨人故里”这张文化牌,賨文化才是核心。渠县若在做旅游景点时,五个文化同时开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与其这样,何不将历史賨人战将、汉阙、古賨国都三种捆绑成为賨文化亮相旅游界?
我下来后,渠县本土文化专家李同宗先生说:“今天讲得真好,这些外来专家不懂賨文化,有些纯属开黄腔(闹笑话),还是你敢讲。”我知道讲真话容易吃亏,但我还是要讲。正是我讲賨文化,引起我国首位旅游规划学博士杨国良教授的兴趣,我们后来成为相互探讨巴蜀文化的好友。
2016年7月24日,我将自己撰写的新浪博客文章《渠县打造“中国西部诗歌重镇”的有利条件》转发到手机微信上,渠县政协副主席罗学闰首先转发此文时留言:“这篇宏文,不只是说诗歌,兼及历史与文化……”引起渠县县委原书记苟小莉的关注,立即推荐给渠县其他领导,当天下午17时30分,罗学闰在宕渠风情微信群告诉我:“@罗洪忠 县委书记转发您的宏文,将作为(渠县)建设全国文化先进县重要决策参考。”
我较早提出了在文峰山建设“中国賨文化遗址园”的文化构想,后来演变成“打造中国汉阙之都”构想,再后来变成了“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2016年7月15日晚,渠县政协副主席罗学闰在宕渠风情微群介绍渠县新来的博士副县长刘建国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6年前建议打造文峰山景区的部分建议将变为现实,希望我给刘县长扎起(全力支持)。这个方案经历了无数文化人士和企业家倾注的心血,最终将变成现实。
我后来还发现,6年前撰写的文案,引起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的关注,经过很多渠县文化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牧、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啸天、渠县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寇森林等渠县籍文化前辈的辛勤付出,给家乡催生了两块带“中”字头的文化招牌:渠县获得了“中国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回想起当年,我花半年研究渠县历史民俗和渠县诗歌文化,才拿出15000余字的《渠县打造中国西部诗歌重镇的方案》,这样的辛苦没有白费,内心异常的激动。
2018年2月8日,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天下渠商联席会在渠县万兴大酒店举办了“中国·賨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60余位专家、教授、学者和作家参会。在高峰论坛上,我作为賨文化研究专家参会,重点谈賨文化对加强渠县文化产业的重要价值。本次论坛发出了将渠县“一庙、两山、一世界”建设成国家4A级风景区的倡议,打响了建设“賨国都”这张旅游文化名片。紫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发太,是一名从渠县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有打造康定溜溜城的经验。在那次高峰文化论坛上,田董事长有句话很精典,在渠县人眼里,就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7.5亿元,是渠县打造川渝最美生态滨江名城的一项重点工程。该景区与渠县老城区隔江相望,是以历史背景和文化为脉络、儒家文化为主线、宕渠特色文化为依托的开放性景区。2020年5月12日,四川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对外公示,达州市渠县文峰山文化旅游景区有幸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罗洪忠: 四川省渠县人,曾为西藏军人,2008年3月退出现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人文专著和纪实文学《边陲墨脱》《賨人故里》《莲花圣地》等14部,其中《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3卷)》获得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作品曾参加美国、英国等国外大型图书展,《峡谷风云》进入《光明日报》最具学术价值图书排行榜,系国内珞巴族、门巴族文化研究领域硕果颇丰的文化学者。2023年获“最美退伍军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