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两会“局长通道”开启 这些重要消息值得关注
1月30日,金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举行集中采访活动。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政策,共话未来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全方面提升投资效益。在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方面,今年金华有哪些新的战术打法?
刚才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投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23年投资工作交出了一张高分报表,用12个字来概括就是:增速第一、总量进位、结构优化。
对标报告中提出的“提升投资效益”,2024年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锚定“港”“廊”“链”主战场,深入实施“十百千万”攻坚行动,“十”即固投增长10%以上,“百”即实施省“千项万亿”项目100个以上,“千”即完成年度投资2700亿元以上,“万”即带动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以上。重点是在3个字上发力;
第一个字是“招”,千方百计招项目。2024年要力争招引70个项目,一季度20个以上,以重点项目的招引落地,推动全市民间投资的较快增长。
第二个字是“谋”,实之又实谋项目。今年初,我们谋划了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78个,年度投资1779亿元。纳入省“千项万亿”项目139个、年度投资572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1,但投资额全省第4。这说明了大项目还比较少,下步将重点加强大项目的谋划力度。
第三个字是“抓”,晾晒比拼抓项目。以139个省“千项万亿”项目为核心,以100个市领导联系的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四套班子齐上阵、要素拼抢齐发力,全市上下真正拼起来、抢起来、跑起来,确保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40%,二季度达到60%,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
没有投资就没有未来。我们将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以项目的大建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陆港枢纽。请问接下来在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我们听了以后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下面,交通运输部门将从三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一、聚焦内畅外联,构建集疏运体系。内畅方面,畅通陆港内循环,上马纵一路、纵二路、金丽温高速等项目,将进港通道联通起来,实现“物畅其流”。外联方面,聚焦金义主轴,推进甬金高速、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密金甬陆海通道,形成金甬陆海联动的黄金通道。
二、聚焦软件硬件,提高陆港能级。从硬件上,快速推进杨梅塘货运中心、雅畈编组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能升级,提供硬核支撑。从软件上,落地及推广两大政策,一是金义“第六港区”,实现金华陆港与宁波舟山港的“五位一体”,把企业的家门口变成出海口;二是推广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实现入港即退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集货能力,加快物流畅通。
三、聚焦资源整合,打造陆港品牌。一是整合兰江、衢江、金华江等内河码头资源,加快内河航运开发,形成统一规划、运行、管理的“金华港”。二是整合义乌、东阳、永康等海铁联运资源,捏指成拳,错位发展,打响国际陆港枢纽金华品牌。
枢纽金华、通途万里,下一步,金华交通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示范引领姿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加快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为“打造国际枢纽城 奋进现代都市区”当好开路先锋!
政府工作报告说明,2024年浙中科创走廊建设要突出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浙江(金华)“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针对浙中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我市已开展哪些工作,接下来有哪些重要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剖析了我市科学技术创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企业主体创新意愿不强,高水平发展的创新支撑要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起势,在“510”攻坚行动牵引下,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初步构建。2023年新开工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项目16个,浙中科创走廊“创新之钥”作用凸显,呈现“6、7、8、9、10”的创新策源效应,集聚全市60%的科技公司、70%的高新技术产业、80%的重点研发项目、90%的高层次人才和100%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下一步将聚焦我市10大制造业平台和10条重点产业链,启动实施“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重点在“建强用”三方面工作:
一要聚焦产业建平台。2024年聚焦全市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突破领域,分别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电动工具、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布局建设10家高能级平台,基本实现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重点培育产业链有布局,为相关产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协同支持强平台。制定浙中科创走廊专项政策,印发实施《金华市“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院校合作、项目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支持,促成更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链主企业等参与重大科创平台建设。
三要强化统筹用平台。发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按照“该不该、行不行、好不好”的要求,探索完善重大科创平台“科教人贯通”机制,充分的发挥重大科创平台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产出一批服务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的标志性引领成果。
接下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聚焦国家所需、金华所能,强力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持续抓好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平台服务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发挥创新裂变效应,为“在以科学技术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必须锚定“港”“廊”“链”强攻坚,把十条重点产业链作为实施新时代工业强市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具有金华特色的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十条产业链我市开展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计划如何推进?
我市开展重点产业链培育势在必行。金华市是传统制造业大市,新兴起的产业占比不高,中小企业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少,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力不足的难题,急需找到破局之路。
我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确定重点培育的十条重点产业链,既有具有优势的电动工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等新兴起的产业,还有电子化学品、机器人等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未来产业。
加强这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既是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又是加快抢滩布局,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2023年,十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近380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5%,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
一是编制了《金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一个链长挂帅、一个责任单位牵头、一个产业规划指引、一套产业政策扶持等“十个一”的工作路线图。
二是建立了高规格链长团队,由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9位市领导担任十条重点产业链链长。
三是举行了十条重点产业链发布会,并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活动,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顾问颁发聘书。
四是各产业链链长亲自挂帅,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设情况,累计走访调研企业80余次,召开部署会20余次。
五是制定了产业链培育2024年工作方案,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8项工作目标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七机制五清单”,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实施各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
六是常态化开展工作推进,每周整理发布工作进展情况,每周召开各类协调会,推动各具体事项落实落地。
市经信局将坚定不移按照市委全会和本次两会精神,牵头落实好十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升一批产业平台、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破解一批产业高质量发展难题,全力推进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走深走实,抓出成效。
聚焦“十链”发力,既是我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激活高质量赶超发展动能的关键一招。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我们恳请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监督这项工作,推动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全面起势成势,为加快打造具有金华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新时代‘千万工程’更加靓丽”。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让新时代‘千万工程’更加靓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2024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示范引领和短板提升,推进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和重点提升片区建设,把两个片区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载体、主平台、主抓手。
乡村建设方面要示范引领。用3年时间在全市打造25个能示范引领、全省一流的先行示范片区。先行示范片区建设有几个方面特点:一是片区化,要开展片区化整治,片区内产业要串联;二是全方位,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风貌、强村富民、乡村治理等全面发展,要成为典范;三是融合集成,要实现产业和村庄的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家园和田园的融合。如金东区八仙积道片区已做了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产业发展方面要突破振兴。一种原因是聚焦重点求突破。全市层面,重点抓好两头乌、火腿、花卉苗木和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级层面,聚焦“一县一链”,围绕地方重点产业链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围绕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方面求突破。如两头乌产业振兴就是按照这一个方向抓,慢慢的开始整体起势。
农民增收方面要攻坚提升。农民增收工作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对落后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地区,全市确定100个左右重点提升片区,加强资源整合,在重点提升片区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强化举措,成立工作专班,每月量化调度,季度督查考核,把农民增收工作真正抓到实处,形成工作责任落实的闭环。
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作出新的探索、实现新的突破、打造新的品牌。
婺剧作为金华一个地方剧种,近年来影响力不断的提高,已成为文化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新的一年,文旅部门在扩大婺剧影响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下,婺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走上快车道,成为金华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新的一年,文旅部门将从“练好内功”“巧借外力”两个方面下功夫,逐步扩大婺剧影响力。
剧团方面,目前我市已有浙婺和兰溪、东阳、义乌婺剧团4家国有剧团。今年要恢复武义国有婺剧团,并发挥浙婺的作用,探索国有剧团间传帮带的合作模式,齐头并进。同时,要加大民营婺剧团的扶持落实力度,国有、民营形成互补态势,“两条腿”走路。
人才方面,目前“五朵梅花”落婺剧,今年要逐步做好业务骨干的培养,力争培养出更多梅花奖得主。同时,还要加强营业销售、管理、宣传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精品方面,加大婺剧现有剧目的加工提升,再推出一批像《断桥》《四州城》一样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作。同时学习借鉴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经验,在演出形式、演出内容等方面创新摸索。
国家平台方面,就是要支持婺剧持续亮相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央视春晚、央视新年戏曲晚会、中国戏曲节等高规格的文化演出活动。
世界舞台方面,就是要逐步加大力度推动婺剧走出去,从2016年起,婺剧已经到世界50多个国家演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婺剧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年内计划15场以上。
旅游展台方面,能够最终靠文化赋能旅游,通过旅游彰显文化。今年,将以婺剧为突破口,推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如打造婺剧小镇、设计婺剧好礼、开展景区婺剧文化体验等等。
新媒体跳台方面,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用好新媒体跳台,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推出带有烟火气的小清新类型的婺剧短视频,微短剧,影视作品“集群”,让婺剧成为潮玩,在年轻人中圈粉。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安排,本次大会还将审议《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企业‘走出去’风险评估,开展涉外法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增强总部经济聚合力、带动力”。在护航企业更好“走出去”、成功“走回来”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订单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我们将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企业走得稳、行得远、做得大,打造“走出去”金华样板。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精准拓市场。我们将持续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打造境外营销体系,培育、合作海外仓229个,覆盖五大洲52个国家,探索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和永康五金展等知名展会走出国门,培育浙江出口名牌70个以上,金华出口名牌210个以上,为本地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提供便利,邀请外籍客商来金开展商务活动。
二是全力指导企业有序“走出去”。我们将实施“丝路领航”新三年行动,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探索开展重点县(市、区)“海外金华联络点”布局,建立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境外投资”监测分析系统,完善“境外投资客户服务联盟”。
三是全力实现总部经济新跃升。我们将积极带领企业开展全球化布局,通过不断延伸的地瓜藤蔓“反哺”根茎,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引导培育省级本土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全市纳入本土培育库的跨国公司达20家以上,构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组织高质量跨国并购,支持领航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基地或创新联合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重点领域改革为企业护航。请问今年市司法局在优化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评价了法治建设工作。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全域示范创建 全面改革攻坚”,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乡镇(街道)行政合法性审查规章,企业合规改革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我们还承办了诉前调解改革等5场省级现场会,最重要的,我市成功入围了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候选名单。
2024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改革攻坚,全力推进法治建设体现一流水平。
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我们将以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目标,突出“四个聚焦”推进“四项改革”:一是聚焦基层基础,深化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全方面提升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二是聚焦前端预防,实施行政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重点要推进市县乡三级法审员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规范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三是聚焦中端规范,实施行政执法质效提升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四是聚焦末端化解,推进行政争议调解改革,推动行政争议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重点是抓好三项改革。一是深化企业合规改革,按照“一县一品”,打造形成“一个产业、一部指引、一个合规中心和多个示范点”的合规推进模式,让更多企业了解合规,主动参与合规,助力企业更好更健康发展。二是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市县两级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企业合规中心,聚合各方资源力量,打造一批“一类事”法治服务场景。三是开展涉外法治服务改革,立足自贸区和中非合作交流优势,组建涉外法治服务联盟,建好涉外法治服务队伍,打造一批涉外法治实践成果,助力我市外向型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司法局将全力以赴夯基础、强改革、争先行、拼出彩,逐步提升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努力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更多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