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数据)看本质:通过客户访谈挖掘客户真实需求的几个技巧
客户访谈是企业沟通和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偏好、痛点以及对产品或服务体验感受的重要方式渠道。客户访谈最大的作用有:通过访谈公司能够直接从客户那里获得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和感受的反馈,用以优化产品;可以探索客户的行为模式、使用场景和决策链路及过程,充分了解客户,以便提供更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建立良好关系,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品牌的口碑;透过客户的真实经历,收集市场趋势,基于一手资料洞察市场规律,潜在需求,竞争对手和相关竞品的信息;通过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痛点”或“蓝海”,激发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意和创新。总之客户访谈是大数据时代,企业收集分析客户小数据最为有效直接的方式之一,可获取更真实直观且“情感化”的数据,是与大数据分析互为补充的“小而美”的数据洞察方式。
然而,在进行客户访谈时存在一些陷阱和容易犯的错误,这些错误和陷阱往往会导致客户访谈所获取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导致无法获取客户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一般来讲这些常犯的错误主要有:
——未设定明确目标:访谈前没有设定清晰的目标,导致访谈内容杂乱无章,信息收集不全面。
——忽视非言语信息:对客户的身体语言、语调、面部表情等非言语信息重视不足,失去了额外信息获取机会。
——过度关注细节:过分深挖细节而忽略了访谈的整体目的和广度,无法抓住关键问题。
——分析和解读偏差:客观分析和解读访谈数据不到位,主观臆断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未能营造良好访谈氛围:未能建立友善的访谈环境,导致客户不愿分享真实感受和深层需求。
——未进行适当记录:没有适当记录或整理访谈中的关键信息,导致重要信息丢失。
——客户人群选择偏差:选择的访谈对象不具代表性,导致得出的结论和洞察不能大范围的应用于整体市场或客户群。
首先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个用户访谈的例子:一家手机制造商想要了解客户对于其新款手机的使用体验。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客户表面上反馈功能多样,但细致访谈后发现真正的痛点是电池续航能力不够。通过一系列分析访谈记录,发现80%的客户提到在重度使用情况下电池续航是一个问题,而且当问及“电池方面你有什么具体的需求吗?”时,多数客户表达了对于提高电池容量的强烈需求(数据支持:70%的客户提及电池容量不够)。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研究者没有深挖并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正面反馈,那么关键的改进点——电池续航能力就可能被忽视。通过深入分析客户的真实反馈,制造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改进的方向,并进而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对表面现象和数据深刻洞察挖掘其背后反应出的客户真实需求(或者表面容易被忽视的想法)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并且留意避免其中可能遇到的陷阱。以下是如何通过访谈获取客户真实想法的几个技巧和注意事项:
1.开放式问题:鼓励受访者自由发言,避免是非问答。例如,问“你为何选择我们的产品?”比问“你喜欢我们产品的哪一点?”更能获得深入的答案。
2.倾听,而非引导:充分倾听客户的答案,避免自己的观点或预设的结论影响对方发言或者提前引导到特定答案。
3.5W2H法则: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re(哪里)、When(何时)、How(怎样)、How much(多少)来深入挖掘信息。
4.情景模拟:提供真实或假想的情境,让客户描述他们怎么样应对,有助于了解客户的决策过程。
5.归纳总结:在访谈过程中定期归纳总结客户所说内容,确保自己正确理解了客户的意思。
6.跟随感觉反应技术(FUR):当客户提及强烈感觉时,追问其深层次原因。
7.非语言信息:观察客户的语速、音量、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这些非语言线索提供的信息往往与言语内容同样重要。
除此之外,在进行客户访谈时还需要非常注意,提问时应避免带有主观倾向或者期待答案的言辞,以防诱导出偏离真实感受的答案;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使他们感到放松并愿意分享真实想法;确保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增强参与者的诚实性和开放性;尽量按照每个客户提供的具体信息做多元化的分析,避免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过度解读;还应保证访谈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只选择那些易于接触的客户,样本选择与企业客户分层分群结构相匹配。最后需要强调的想要客户访谈价值最大化,需要访谈组织者具备敏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这也是客户访谈成功的重要的条件。(完)
研究从客户体验视角对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几点解读
解读从《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看银行业客户体验发展趋势
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解读(1)“智能化银行3.0”:平安银行打造卓越客户体验的新引擎
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解读(2)青岛银行:一家城商行“客户体验”差异化的突围之道
细微之处见“美好”:从邮储信用卡APP5.0(云闪付版)透视邮储银行客户体验策略
“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旅程陪伴式服务”驱动银行客户体验价值创新及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